"1960" 共找到影视: 2085 部
朱塞平娜 6

朱塞平娜

给一毛钱 3

给一毛钱

安娜·卡斯帕森 6

安娜·卡斯帕森

  Anna Casparsson (1861-1961) was a Swedish visual artist, pianist and textile artist. She spent time with and was inspired by many important artists, such as Anders Zorn and Ernst Josephsson. In 1960 the Modern Museum in Stockholm dedicated an entire exhibition to Anna Casparsson, which is exposed in the documentary. The film also features an interview with Anna Casparsson recor...

平底锅新闻 7

平底锅新闻

  Humorous picture from the "frying pan" – a place on Gubaówka where tourists relax.
  Scenes from the beach at Gubaówka in Zakopane.

扎科帕内来的明信片 4

扎科帕内来的明信片

IntegrationReport1 9

IntegrationReport1

  Documents the year of the nation's first sit-ins.

红旗飘扬 4

红旗飘扬

  196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这部影片反映了北京市工农业战线以及交通、建筑、财贸等战线,在1960年第一季度中开门红,月月红,大搞技术革命的英雄事迹。

西藏农奴制度 5

西藏农奴制度

  《西藏农奴制度》:影片拍摄于1960年。此片记录了我国西藏地方农奴制度的面貌和实质,表现了西藏民主改革以前农奴主阶级官家、寺院和贵族这三大领主占有全部土地和绝大部分牲畜,对农奴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的黑暗统治。也展现了农奴制度废除之后,百万农奴当家做主的巨变历程。()
  顾问:张向明;编剧:黄宗江;导演:康玉洁;摄影:张世宏、袁尧柱;解说:王连元。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委托摄制,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承拍,**西藏工委、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西藏军区协助拍摄。
  概括地反映了西藏社会民主改革前的封建农奴制度。介绍了这种制度下西藏的社会结构、经济制度、政教合一制度。表现了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以及他们在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生活水平上的天壤之别。(http:...

独龙族 7

独龙族

  《独龙族》:影片拍摄于1960年。它记录了生活在云南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独龙江畔的独龙族的原始社会末期家族公社阶段。影片对其以刀耕火种的农业为主和以采集、渔猎为辅的经济活动和特点以及纹面等习俗作了记录。()
  编剧: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导演、摄影:杨光海;解说:李唐。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委托拍摄,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承拍,云南省民委、**云南省金平县委员会协助拍摄。
  生活在云南省贡山县高山峡谷间的独龙族,一般都居住在河畔台地长长的草房里。独龙族社会属于父系氏族解体时期的家族公社阶段。一个家庭公社,通常有几个公共住房,房内住三、四代家庭成员,一个家族自成一个村寨。他们烧荒地,用弯曲的树枝挖地种玉米。收获的玉米、谷物按公社的规...

苦聪人 2

苦聪人

  《苦聪人》:影片拍摄于1960年。它记录了云南金平县哀牢山区的苦聪人被迫逃匿于深山密林之中,处于父系家族公社的社会发展阶段,衣树叶食野薯,漂泊林海。解放后,人民**和当地群众将苦聪人接出山林,实行定居耕作。()
  编剧: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导演、摄影:杨光海;解说:张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委托摄制,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承拍,云南省民委、**云南省金平县委员会协助拍摄。
  云南省金平县哀牢山原始森林深处的芭蕉、竹叶屋中居住着苦聪人。苦聪人的社会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族公社的阶段,在家族男性长辈的带领下,刀耕火种、采集、狩猎,过着不断迁徒漂泊的生活。他们崇拜祖先,无论看看迁徙去哪里都要背着祖先牌,到了新住地...

缅甸文化代表团访华演出 5

缅甸文化代表团访华演出

  《缅甸文化代表团访华演出》(1960年,6本)。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导演桑弧、岑范、潘文展、蒋君超,摄影吴蔚云、罗从周、许琦、朱静。影片纪录了1960年缅甸文化代表团访华演出的歌舞节目。()

人民公社战荒年 4

人民公社战荒年

  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纪录片。

通钢在建设中 1

通钢在建设中

  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纪录片《通钢在建设中》。
  编辑:朱永春、荣磊
  摄影:李朝仁
  录音:泓波
  选曲:白崇岩
  解说:孙敖
  1958年在大跃进中,通化钢铁公司开始兴建在二道江,这里两面有浑江相伴,风景优美。建设通钢的人们在这遍布荒草的地带开辟了生产钢铁的战场。为了早日建成吉林省首家钢铁联合企业,省委向全省人民发出了支援通化钢铁基地的号召,全省200多家企业展开了大协作,掀起了支援通钢的热潮。在党的领导下,通钢的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2号高炉终于在1959年11月6日流出了第一炉铁水。1960年七一前,通钢生产出第一炉钢。通钢建设者们正按照党的指示,为最后完成全部钢铁联合企业的所有工程奋勇前进!